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它扎根在亿万同胞的血肉里,深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里,爱国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情怀和担当等。
——《平语近人》书摘
我们小组在前几周的时间里一起品读了《平语近人》这本书。我们小组的成员通过这几周品读《平语近人》,从精神、实干、服务这三个方面总结了习总书记在治国理政和为民办实事工作中的各项一些精髓。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我们这几周来总结出的一些内容:
细看《平语近人》,我发现书中带有浓浓的古典风韵。诸如“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都凝聚着历史的智慧和箴言。结合总书记引用古语典故的语境,通过经典释义人的讲解和思想解读人的阐述,会发现这些古语典故又充满了新时代的精神内涵。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从这个意义上讲,古典能够在新时代充满生命力,正是“古风犹存”彰显出的“文化自信”。古典文化能净风化俗,润物无声。
“精神家园”凝聚“力量源泉”。当今社会,人们常常为物质摄取而疲于奔波,却忽略了更为重要的精神的家园。而古典文化便是难得的丰富的精神家园。纵观《平语近人》,无论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还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守;无论是“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践,还是“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精神,均流露出精神家园的精神魅力与情感的张力。
“人”是我们党任何—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作为学生干部的我经常要面对各类纷繁复杂的具体事务,但归根到底还是做“人”的工作。而我认为学生干部做好“人”的工作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基层干部工作图
-
本字入手
修身明德正人心。《平语近人》中讲到:“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青年要踏入社会,首先要从做好一个人开始,而做好一个人,首先要从本人入手,修身明德,使自己成为一根不锈钢针。我在学院身为学生干部,日常工作中需要服务的对象是全体同学,如果自身不注意言行,经常出现一些所谓的“不拘小节”,就会影响部分同学对团的干部乃至对党和政府的“嗤之以蛗”。同时,我也发现,在工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物,必须学会辨认和分析,牢记“千里堤, 溃于蚁穴”的古训,不为周遭的不良风气所影响,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工作,以正气之身练就不锈钢针。
-
情字入手
枝枝叶叶全在心。人是最有感情的动物,做人的工作离不开“情”字。学生干部要对自己的工作有感情,首先要尊重人,学会用广泛的语言和方式与他人交流沟通。而与之对应的,则是习总书记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历,他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时,善用聊天式、谈心式的语气打开群众心扉,让群众说出心里话“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将心比心,换取真心,虽有些工作会麻烦到到同学们,但我坚信,学生干部对同学们投入持续执列的感情,必定能换来同学的理解和支持。
-
实字入手
利民为本赢民心。做“人”的工作不是空虛的,抽象的,而是体现在每一件具体的做”实事“中。《平语近人》中讲到,“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说的是治理国家的原则,最根本的就是要利民,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情到深处必有为,一名对同学们饱含深情的学生干部,就要确保每一项利好政策的有效落实,亲身解决同学们的切身难题,实实在在让同学们得实惠,以切实的行动赢得民心。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学生千部是我们在步入社会工作前理论上最贴近人民的一项工作,更要发挥好这一优势,以己之力为同学们服务。
《平语近人》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由六位专家学者亲临现场解读思想,释义经典。这些朴实、简单,却又魅力无穷、真切动人的语言,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主题展开,阐述了“什么是为民?为什么为民?怎样为民?”。本书汇总的每一条好句,让看了这本书的我充满了力量,这种力量源于对社会的责任,这种力量更源于为中华儿女的自豪。
通过习近平总书记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故事,阐释如何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以及如何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郭建宁教授说,“精准扶贫”这个概念,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的时候,首次正式提出来的。他在十八洞村还提出,十八洞村的这个扶贫不栽盆景,不搭风景,不能搞特殊化,但是不能没有变化。十八洞村的扶贫经验,要可复制,可推广。作为基层社区的工作人员,面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小康等词我们并不陌生,可以说是非常熟悉,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情到深处、自然而然的一种思想流露,同时它也充分地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为民”这个大的主题之下,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切实为百姓做实事。
“事平为官避生耻!”
前几天,我阅读了《平语近人》这本书,书中是用习近平喜欢的典故来告诉我们什么是“担当。
《平语近人》同名节目现场
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当中,引用了一句古诗,叫做“为官避事平生耻”。
经过查询和求问,我明白了它的大意。“为官避事平生耻”出自金代大诗人元好问所写的《四哀诗李钦叔》。意思是做官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不能只想出彩不想出力、不能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得有担当、有作为。
2020年1月18日,高铁上一张票感动了无数人。票上的数据清楚的告诉我们,这个人已经84岁高龄了,在疫情严重的关键阶段,这位耄耋老人却要前往武汉。因为这张票是临时补的,而高铁座位已满,他默默地坐在餐车一角。他就是国家著名呼吸病学专家、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他曾说:“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为了人民,为了祖国,他毅然选择了前往武汉一线。这就是一种担当。什么是担当?实践告诉我们,担当就是把责任扛在肩上,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者。
无论身居何位,都应该脚踏实地,心系群众。而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同样做到脚踏实地,不断奋进和努力,制定自己追求的目标和梦想,将中国传承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在自己心中,学以致用,创造真正的中国制造,实现真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纵观《平语近人》这本书,习总书记说实话,做实事,勇敢负责,言必信,行必果,的高贵品质和总是把大众的约定放在心上是我们毕生学习的目标。除此之外,习总书记平易近人、说家常话、百姓话的对话方式和为人民服务的服务决心也是我们矢志奋斗的坚定目标。
而身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我们应该做的还不止如此,在读完本书后,我们坚定认为,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道路。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已超公示期,小组成员名字已屏蔽)